上次在珍珠姐家看到她在阿里山慈雲寺拍的紫藤花,真的是美呆了!看珍珠姐的回文上面寫要我去東豐路看阿勃勒,我没那麼"古力"這種天要載著小孩跑到東豐路,簡直是要我的命啊...




其實我家對面的濕地公園就有種了幾棵,最近很常帶煜婷出門散步,當時只覺得這種花很美,但我不知其名呢!後來去一位名叫ken的攝影家格裏看到阿勃勒才確定我家前面種的就是這個啦!



但今天早上灣裡的天氣有些陰陰暗暗的,我這台陽春相機拍不出來阿勃勒的美感,好可惜哦!




現場看這種花真的很漂亮,一長串金黃色的花,隨風搖擺真的好像在下一陣陣的黃金雨~~




找了一下資料,讓大家來認識一下這種植物,長長知識吧!



中文名稱: 阿勃勒、波斯皂莢

學名: Cassia fistula

科別: 蘇木科

特徵:


落葉大喬木,株高8~20公尺,傘形樹冠,樹皮平滑。偶數羽狀複葉,小葉4-8對,基部略澎大,長卵形或長橢圓形。夏季5-7月間盛開,總狀花序,花冠鮮黃色,似一串串黃色葡萄,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明亮動人。


 


 


甚至在掉落時,猶如細雨紛飛,而有「黃金雨」的別稱。 




花盛開時,鮮黃色花朵成串下垂,長30-60公分。 又大又長的總狀花序是初夏美麗的焦點。






在欣賞滿樹金花的同時,還可以在阿勃勒樹上找到去年留下來的棍狀果實,花與果同時生長在一起是阿勃勒最教人難忘的兩個特徵。而筆直長條的棕黑色果莢更是獨特!



地上剛好有掉落下來的莢果,我就順手撿拾回去觀察~


 


阿勃勒的莢果



我知道看起來像狗大便啦!


就剛好掉下來的莢果比較短,應該是掉落時從中間斷成兩半的...上方那個莢果大約10公分而已,不然它的莢果一般平均大概都有2,30公分左右~


阿勃勒的莢果呈筒形長條狀,莢果成熟則外觀為黑褐色,外皮非常的堅硬,打破後莢果裏呈數十個格室,各格室具瀝青狀黑色黏質,中間則藏有一顆種子,黃色的那個就是種子了!


小小的並不大顆,很難想像日後會長成這麼大棵的喬木呢!但並不是每個格室都有哦,我打開的這個莢果也不過才七顆而已



資料上寫說種子甜甜的可以吃,我真的拿起來嚐一嚐,但發覺資料可能有誤,我咬不動哩,種子和它的外皮一樣都超硬的,我懷疑它可以吃...不過種子看起來有點像是愛心,還挻可愛的!

種子可以培育出幼苗,則在秋季播種,播種之後,在它的上方覆蓋上一層的稻草當作遮蔭,並且充分地灌水,小樹苗的照應十分地重要,尤其應注意如過日光的照射太過於強烈,就必須要稍加為它遮遮蔭,只要水分充足,都可以生長良好。




阿勃勒是一種美化庭園的遮蔭樹之一冬季落葉讓陽光直射可以使庭園溫暖,夏季則有濃濃的樹蔭,可以使庭園蔭涼清爽。  



可惜,灣裡這邊的阿勃勒還不算很大棵,所以開出來的花稀稀落落的,並不是佷壯觀,要看又多又大的阿勃勒還是得要到東豐路上去看~


初夏時節,東豐路上一整排阿勃勒一定會讓你看到目不暇給,找個時間去看看這金黃般耀眼的花,去淋一場黃金雨吧~


 


阿勃勒生態參考資料來自:


博嘉國小校園生態網


http://mis.bjps.tp.edu.tw/entry/%E9%98%BF%E5%8B%83%E5%8B%92


及 http://www.kces.tcc.edu.tw/plant/abola.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秀秀(小瑄瑄) 的頭像
    林秀秀(小瑄瑄)

    sarah的餐桌

    林秀秀(小瑄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